close
這一習慣作為特定時期住宅經驗和社會文化共同演化的結果,雖然很偶然,卻也非常頑固,並不因傢傢享受到獨立衛浴而輕易改變。人們搬離弄堂,但是原來的生活做派卻得以保留。它更像是被弄堂居民集體分享的一種默契,延續到今天,成為上海街頭一道獨特的城市景觀。
直到建國以後,分租共用的居住模式才逐漸成為跨越階級的普遍現象。
[24]Evan Osnos.Long Live Pajamas!.The New Yorker.2009-11-30
如果弄堂隻是作為私密空間的延伸,睡衣自然不會出現在絕對的公共空間——比如弄堂外面的大街。可是老式弄堂往往處在市中心的熱鬧地段,許多機構和店鋪迫於高昂的房租,不得不搬入弄堂。
2002年,上海裡弄, 裡弄裡有讀報的、洗衣的、刷馬桶的、生火的,整個一幅生動的上海市民圖。/視覺中國
上海老城區裡弄裡的早餐店,有的居民穿著睡衣、趿著拖鞋就跑來吃早飯。/視覺中國
[10]陳明遠著.文化人的經濟生活[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5.
民國時期的上海人,雖然大部分都住在弄堂裡,但是彼此階級差異巨大。資本傢、中產階級和中下層居民,住的房子都是不一樣的。
而在弄堂以外,國傢為緩解上海居民“住房難”的問題,開始修建工人住宅和居民新村。考慮到國傢財政狀況,本著節約空間的原則,在曹楊新村、空江新村之後建設的二萬戶公房,均未設計獨立廚房與衛浴,由一單元的十戶居民共用一套。
2005年7月28日,沃爾瑪在上海首傢購物廣場開業,住在附近的不少市民穿著睡衣、踩著拖鞋來到沃爾瑪購物。/視覺中國
2014年10月15日,上海,一個老太太抱著孫女坐在自己的小店前。畫面右邊是鱗次櫛比的店鋪,弄堂生活之便利可見一斑。/視覺中國
據1990 年對上海老弄堂的一項調查,發現平均82%的居民大部分物品是在弄堂商店購買的,甚至是在南京路和淮海路這兩處商業中心之間的寶裕裡,也隻有5%的居民去商業中心購買大部分物品。
2016年的秋冬上海時裝周,睡衣亮相街頭,作為潮人街拍的元素。/視覺中國
雖然他們的居住條件不如中等收入群體住的新式石庫門弄堂,更比不上資本傢的花園弄堂。但能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區尋得住處已屬幸事,何況還能享受自來水和煤氣的便利。
弄堂裡多的是錢莊、洋行,旅館、浴室、飯店也很常見,至於小雜貨店和小食品店,就更不值一提。由於商業活動興盛,以弄堂為中心形成瞭不少交易市街。如今你在上海會館街看到的潮州、漳泉、商船會館,就是當年弄堂繁華商市的見證。
[20]“街頭‘睡衣族’隨處可見 網友:上街不能這麼任性”:荊楚網[EB/OL].[2014-12-02]. http://news.cnhubei.com/xw/sh/201412/t3113380.shtml
1949年建國以後,弄堂房屋的所有權發生很大變化。1955年的公私合營制度變相充公瞭絕大部分的上海私有住宅,大洋行、大公司的房產都劃歸政府所有,由房管所統一管理,以低租金租給無房戶居住,原來獨門獨戶的住宅普遍住進瞭多戶人傢。
他們昂首闊步,旁若無人,穿梭在各大超市、菜場,甚至南京路的街頭。和他們擦肩而過的,還有穿著最入時的上海摩登男女們——恐怕沒有比這更魔幻現實主義的畫面瞭。
其實,民國初期的上海,就有穿睡衣出門的人瞭。不過當時隻有兩種人這麼幹——大財主和舞女。大財主在傢門口以睡衣示人,顯示自己不僅有錢,還很閑。畢竟睡衣是舶來的洋貨,普通人傢是負擔不起的。舞女們則在白天穿睡衣示人,表示她們此時不做生意。
這些上海人,為什麼在大街上穿睡衣
去過上海的朋友們,一定不會忘記大街上穿睡衣的男男女女們。
2008年7月23日,上海,南京西路與吳江路之間的老石庫門弄堂,狹窄而擁擠。/視覺中國
但由於一戶單元要分租給好幾戶居民,這些便利的設施都需與人共用。由於並沒有獨立衛生間,洗澡可能扯一條佈簾就完事。雙雙餐廳double 2諸如洗漱、淘米、洗菜、做飯之類的日常生活,都要在弄堂裡進行。
最早的石庫門弄堂,本是土豪鄉紳們住的地方。19世紀60年代,太平天國起義把江南地主豪紳趕進瞭狹小的上海租界,使得租界人口暴漲幾十倍,催生瞭舊式石庫門弄堂。民國以後,這些有錢的紳士們逐漸搬出石庫門,改住新式裡弄,淘汰下來的石庫門弄堂漸漸變成低檔住宅。
雖然五六十年代的上海居民共同經歷著分租共用的居住生活,但是穿睡衣出門似乎並沒有引起關註,也不會被當作一種獨特的現象。事實上,直到70年代末期,穿睡衣上街才成為一種潮流。
參考文獻:
與此同時,國傢實行計劃經濟,各類生活必需品憑票供給。官與民、窮與富、身份或職業的不同都逐漸接近和靠攏。在分租共用的居住條件下,生活習慣在合租者面前一覽無餘,人們慢慢學會隱藏自己的階級標識,不輕易暴露。而物質條件的困窘也迫使人們放棄原有的生活方式。
始建於1953年的嶗山新村,是上海市政府在解放後建造的二萬戶公房之一,在高樓大廈間儼然是“城中村”。/視覺中國
不穿反而不習慣
[17]郭奇正.上海解放後到改革開放前城市集居形式蛻變中的身體經驗[J].考古人類學刊,2011,74: 203-242
其實,人傢愛怎麼穿,我們管得著麼?穿睡衣出門作為昔日弄堂生活的遺留,是專屬於上海的城市風景,也是滬上市民文化的一隅。它挾裹的煙火氣息和市井味道,不是高樓大廈可以學來的。
《成都晚報》直接用瞭“穿著睡衣散步逛街遛狗 大庭廣眾之下這樣裝扮 不美 也不得體”的標題,而荊楚網做的線上調查則顯示七成受訪者明確表示不能接受這種行為。可見,在上海以外的其他地方,穿睡衣上街這一行為,並沒有得到認可。
但是,正如此前所說,民國時期的普通人是買不起睡衣的。睡衣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才逐漸成為潮流,被上海人穿出瞭傢門。那麼,睡衣又是如何走出弄堂,走上大街的呢?
紅木衣櫥要丟掉,大魚大肉不能做,舊有的著裝禮儀和規范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生松動。穿睡衣在弄堂裡走動,對於中等收入群體來說,也不再是“不體面”的事情。
在弄堂裡能穿的睡衣,在其他不太正式的公共空間自然也能穿。穿睡衣的弄堂居民,去沿街店鋪打油買米,再走向稍遠一點的菜市場和超市,也成為稀松平常的事情。
當佈票制取消,睡衣作為常見的商品進入市場流通後,人們從單調和拮據的佈料中解脫,紛紛將色彩艷麗的睡衣穿出傢門,睡衣上街此時才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成為上海市民的文化名片。
另外,原先一些中小私人產權的住戶,在動蕩時局中收入不穩定,隻好將獨戶居住的單元分租給外人。在房屋重新分配的過程中,多數住宅單元都擠進兩個以上的傢戶,過去在雙雙咖啡中科店中下層居民被迫經歷的分租共用,成為弄堂居民的普遍境遇。
[15]賈攸.上海弄堂面面觀[A].湯偉康,朱大路,杜黎.上海軼事[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7.
改革開放後,上海人狹窄的住房空間並沒有得到很大緩解,弄堂依舊是城市居民住宅的主力。雖然商品化住宅逐漸增多,但截止1997年底,生活在上海各式裡弄中的居民總數仍有317萬,占市區人口總量約40%,而在80年代末,這一比例曾超過60%。
原弄堂的很多居民都搬進瞭新式小區,享受到獨立衛浴和廚房,不用像以前那樣在其他人面前刷牙洗臉、洗菜做飯,不過穿睡衣出門的習慣並沒有輕易消失。
與此同時,弄堂生活的便利性也沒有消失,人們穿著睡衣,不用過馬路,就能在街區商店買到絕大多數日常用品。
[3]盧漢超著;段煉,吳敏,子羽譯.霓虹燈外 20世紀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009年10月13日,黃浦區半淞圓路街道的社區世博志願者開展文明出行宣傳活動,呼籲市民不要穿睡衣出門。/視覺中國
怡德裡弄堂口,一位身穿睡雙雙餐廳衣的大叔坐在木椅上休息。/視覺中國
[8]紹霆著雙雙咖啡加盟好嗎?.石庫門 上海特色民居與弄堂風情[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因此,雖然圍墻和大門給瞭弄堂居民私密和安全的感覺,但齊全的商業功能使得弄堂成為面向城市開放的空間,裡弄街區也作為城市裡四通八達的隱形脈絡而存在。如此一來,弄堂作為個人私密空間延伸的同時,又有城市公共空間的強烈滲入。
設想一下,如果是在北京,住宅區的周邊大多很荒涼,出門就是車水馬龍的大馬路,要是穿著睡衣走在外面,可能真的會被人當成神經病吧。
然而,20世紀90年代起,弄堂面臨著消亡的危機。在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上海利用外資進行舊區改造和新區建設,在舊城改造中大批弄堂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寫字樓和高檔住宅。
2015年7月2日,上海,石庫門弄堂光明邨被拆除。/視覺中國
其實,並不是五六十年代沒有這種現象,而是因為改革開放前,城市居民做衣服都要憑佈票,定額很少,做專門的睡衣是很奢侈的事情,很多都用舊衣服裁剪而成。
上海向來走在時尚潮流的最前沿,這裡的人們在穿著打扮上絕不松懈。可也是最體面的上海人,把不甚合身、還印著迷之花紋的成套睡衣,大大方方穿出瞭傢門。
倘若此時誰有瞭件睡衣,拿出來顯擺還來不及,怎麼會藏在傢裡穿呢?所以,普通人不穿睡衣出門,不是因為不好意思,而是根本買不起。
2006年,上海社科院曾開展過一次“上海市傢庭文明狀況調查”,調查顯示,16.5%的人表示自己或傢人經常穿睡衣外出,25%的人表示有時會,說明這一習慣仍然很常見。
而2009年上海市政府提出“睡衣睡褲不出門”的倡議後,也遭到很多人的反對。上海熱線網上名為“上海人愛穿睡衣上街,你怎麼看?”的調查顯示,不反對穿睡衣的人數之和超過半數,說明大部分上海市民都理解或認可這種現象。
20世紀30年代,日軍占領上海,租界再一次成為戰爭避難所。大批居民湧入租界,房地產商乘機將已被淘汰的舊石庫門弄堂出租,很多承租戶也將原來獨門獨戶的單元分房間出租。破敗的石庫門弄堂很快擁擠不堪,住著大量中下層居民。
但是中國其他城市的睡衣族就沒有這麼幸運瞭,他們常常被視為城市文明的一顆毒瘤。武漢、臺州、南昌和成都等地紛紛報道過大街上的睡衣族,她們現身於超市和菜市場,其實和上海街頭穿睡衣的人並無二致,可得到的幾乎都是負面評價。
2010年04月06日, 穿著花睡衣的女人,腳踩一雙還算精致的皮鞋,剛剛購物回來,穿過弄堂。/視覺中國
而在西方國傢,這一行為則更加不能接受。在美國文化裡,睡衣是不能穿出傢門的,穿睡衣就等同於赤身裸體。美國人如果在街上看到一個穿睡衣的人,可能以為他是剛從精神病院跑出來的。在2012年,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就頒佈過公眾場合禁止穿睡衣的法令。
不過,西方人對上海的睡衣族似乎格外支持。美國攝影師賈斯汀認為這是屬於上海的獨一無二的睡衣文化,他拍攝瞭大量上海街頭穿睡衣的市民,並出版瞭攝影集《Planet Shanghai》(《行星上海》)。而在世博會前夕,多傢外媒也發佈報道聲援上海街頭的睡衣族。
《Planet Shanghai》的封面是一個身穿睡衣的富態中年男人,安逸地坐在弄口。/賈斯汀·格裡哥利亞
由此,過去中下層弄堂居民的生活經驗,逐漸被各個階層分享,成為普遍現象。本來在傢裡才可以穿的睡衣被合理化為傢居服,再逐漸向洗手、上廁所之外的串門、借蔥借蒜等行為擴張,然後走出傢門,上下樓梯,最後走出社區。
可是,國內卻有好事之徒,說上海人穿睡衣是為炫耀市民身份。因為穿睡衣是走不遠的,隻能在傢附近活動,在繁華的市區穿睡衣是彰顯城裡人的高貴身份。還打趣說,如果讓鄉下人也穿上睡衣,在電視裡放給上海人看,完全可以有效阻止這種“陋習”。
不過,看到這裡的你,要是恰好住在武漢、成都或是南昌,還是別輕易模仿瞭。畢竟,對於上海人,這叫市民文化,而穿睡衣上街的你,可能就是時尚惡魔瞭。
早在世博會的前一年,上海市政府為整頓市容,就提出“睡衣睡褲不出門”的倡議。各大小區紛紛動員志願者們,在小區門口勸導穿睡衣出門的市民。但是,不少上海阿姨們並不買賬,不忘回上一句:“儂鼓力嘎多咧!(你管得太多啦!)”
“體面人”也得這麼穿
[1]上海通志編纂委員會編.上海通志 第4冊[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汪時維主編.上海紡織工業一百五十年 1861-2010年大事記[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4.
張錫昌在《弄堂懷舊》裡提到,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明月裡弄堂,每一幢房子差不多都住一戶人傢。解放後,傢住五號裡的王先生被查出有漢奸嫌疑,全傢搬走,原來的房子被分配住進瞭五六傢人。
[4]李振宇著.城市·住宅·城市 柏林與上海住宅建築發展比較 1949-2002[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5]范文兵著.上海裡弄的保護與更新[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6]羅蘇文著.近代上海都市社會與生活[M].北京:雙雙咖啡double 2中華書局.2006.
[7]張錫昌著.弄堂懷舊[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
都是弄堂惹的“禍”
[9]聶永有,錢海梅編著.閱讀上海[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那麼,上海人為什麼這麼喜歡穿睡衣上街?這一習慣又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11]馬尚龍著.上海女人[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7.
[12]曾寧著.“跑瞭丫頭”風情錄[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3.
[13]沈宏非著.思想工作 南方周末2002中國傳媒傑出表現獎傑出專欄作傢代表作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14]畸筆叟著.上海穿堂風[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5.
總的來說,狹窄的居住空間和分租共用的模式,再加上弄堂承擔的公共空間功能,使得弄堂居民把睡衣穿出傢門,走上瞭大街。
[16]張濟順.上海裡弄:基層政治動員與國傢社會一體化走向(1950-1955年)[A].復旦大學歷史系編.切問集 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2009年10月30日,上海,身穿睡衣的大叔騎著電動車現身街頭。/視覺中國
[18]李彥伯.城市歷史街區的現代性——上海裡弄住宅的發展及其鏡鑒[J].住宅科技,2013,33(12):30-36.
[19]人民日報編輯部.社論 反對建築中的浪費現象[N].人民日報.1955-03-28(1)
2013年7月2日,上海城隍廟邊的一條老弄堂,房子裡接出瞭蓮蓬頭,孩子坐在大腳盆裡沖涼洗澡。/視覺中國
但是,建國以前,這種分租共用的模式並不普遍。據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於1937年發佈的報告,全部弄堂中有40%依然是獨門獨戶,享受這樣寬松居住條件的,大多為中等收入群體,而三戶以上人傢合租的房屋隻占44%,不到一半。
[21]“穿著睡衣散步逛街遛狗 大庭廣眾之下這樣裝扮 不美 也不得體”:成都晚報[EB/OL].[ 2016-01-14].http://www.kaixian.tv/gd/2016/0114/727629.html
[22]“上街的‘睡衣族’,你覺得這樣穿文明嗎?” :臺州晚報[EB/OL].[ 2016-01-11]. http://cs.zjol.com.cn/system/2016/01/11/020984029.shtml
[23]“南昌街頭頻現‘睡衣族’市民穿睡衣超市購物”:中國新聞網[EB/OL].[2013-02-21 ]. http://news.sohu.com/20130221/n366675617.shtml
原本作為公共通道的弄堂,逐漸成為傢居空間的延伸,甚至被居民們歸為私人空間的一部分。因此,對於分租共用的中下層居民們,在臥室裡穿的衣服,在弄堂裡穿自然也沒關系。
[25]Raymond Zhou.In defense of pajamas.China Daily.2009-11-06
[26]Justin Guariglia,Krich John.Planet Shanghai[M].San Francisco, CA: Chronicle Books.2008
上海弄堂裡如今還在營業的前進旅館。/視覺中國
本文來源:網易浪潮工作室 作者:韓小川
責任編輯:唐欣樂_NXS2848
直到建國以後,分租共用的居住模式才逐漸成為跨越階級的普遍現象。
[24]Evan Osnos.Long Live Pajamas!.The New Yorker.2009-11-30
如果弄堂隻是作為私密空間的延伸,睡衣自然不會出現在絕對的公共空間——比如弄堂外面的大街。可是老式弄堂往往處在市中心的熱鬧地段,許多機構和店鋪迫於高昂的房租,不得不搬入弄堂。
2002年,上海裡弄, 裡弄裡有讀報的、洗衣的、刷馬桶的、生火的,整個一幅生動的上海市民圖。/視覺中國
上海老城區裡弄裡的早餐店,有的居民穿著睡衣、趿著拖鞋就跑來吃早飯。/視覺中國
[10]陳明遠著.文化人的經濟生活[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5.
民國時期的上海人,雖然大部分都住在弄堂裡,但是彼此階級差異巨大。資本傢、中產階級和中下層居民,住的房子都是不一樣的。
而在弄堂以外,國傢為緩解上海居民“住房難”的問題,開始修建工人住宅和居民新村。考慮到國傢財政狀況,本著節約空間的原則,在曹楊新村、空江新村之後建設的二萬戶公房,均未設計獨立廚房與衛浴,由一單元的十戶居民共用一套。
2005年7月28日,沃爾瑪在上海首傢購物廣場開業,住在附近的不少市民穿著睡衣、踩著拖鞋來到沃爾瑪購物。/視覺中國
2014年10月15日,上海,一個老太太抱著孫女坐在自己的小店前。畫面右邊是鱗次櫛比的店鋪,弄堂生活之便利可見一斑。/視覺中國
據1990 年對上海老弄堂的一項調查,發現平均82%的居民大部分物品是在弄堂商店購買的,甚至是在南京路和淮海路這兩處商業中心之間的寶裕裡,也隻有5%的居民去商業中心購買大部分物品。
2016年的秋冬上海時裝周,睡衣亮相街頭,作為潮人街拍的元素。/視覺中國
雖然他們的居住條件不如中等收入群體住的新式石庫門弄堂,更比不上資本傢的花園弄堂。但能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區尋得住處已屬幸事,何況還能享受自來水和煤氣的便利。
弄堂裡多的是錢莊、洋行,旅館、浴室、飯店也很常見,至於小雜貨店和小食品店,就更不值一提。由於商業活動興盛,以弄堂為中心形成瞭不少交易市街。如今你在上海會館街看到的潮州、漳泉、商船會館,就是當年弄堂繁華商市的見證。
[20]“街頭‘睡衣族’隨處可見 網友:上街不能這麼任性”:荊楚網[EB/OL].[2014-12-02]. http://news.cnhubei.com/xw/sh/201412/t3113380.shtml
1949年建國以後,弄堂房屋的所有權發生很大變化。1955年的公私合營制度變相充公瞭絕大部分的上海私有住宅,大洋行、大公司的房產都劃歸政府所有,由房管所統一管理,以低租金租給無房戶居住,原來獨門獨戶的住宅普遍住進瞭多戶人傢。
他們昂首闊步,旁若無人,穿梭在各大超市、菜場,甚至南京路的街頭。和他們擦肩而過的,還有穿著最入時的上海摩登男女們——恐怕沒有比這更魔幻現實主義的畫面瞭。
其實,民國初期的上海,就有穿睡衣出門的人瞭。不過當時隻有兩種人這麼幹——大財主和舞女。大財主在傢門口以睡衣示人,顯示自己不僅有錢,還很閑。畢竟睡衣是舶來的洋貨,普通人傢是負擔不起的。舞女們則在白天穿睡衣示人,表示她們此時不做生意。
這些上海人,為什麼在大街上穿睡衣
去過上海的朋友們,一定不會忘記大街上穿睡衣的男男女女們。
2008年7月23日,上海,南京西路與吳江路之間的老石庫門弄堂,狹窄而擁擠。/視覺中國
但由於一戶單元要分租給好幾戶居民,這些便利的設施都需與人共用。由於並沒有獨立衛生間,洗澡可能扯一條佈簾就完事。雙雙餐廳double 2諸如洗漱、淘米、洗菜、做飯之類的日常生活,都要在弄堂裡進行。
最早的石庫門弄堂,本是土豪鄉紳們住的地方。19世紀60年代,太平天國起義把江南地主豪紳趕進瞭狹小的上海租界,使得租界人口暴漲幾十倍,催生瞭舊式石庫門弄堂。民國以後,這些有錢的紳士們逐漸搬出石庫門,改住新式裡弄,淘汰下來的石庫門弄堂漸漸變成低檔住宅。
雖然五六十年代的上海居民共同經歷著分租共用的居住生活,但是穿睡衣出門似乎並沒有引起關註,也不會被當作一種獨特的現象。事實上,直到70年代末期,穿睡衣上街才成為一種潮流。
參考文獻:
與此同時,國傢實行計劃經濟,各類生活必需品憑票供給。官與民、窮與富、身份或職業的不同都逐漸接近和靠攏。在分租共用的居住條件下,生活習慣在合租者面前一覽無餘,人們慢慢學會隱藏自己的階級標識,不輕易暴露。而物質條件的困窘也迫使人們放棄原有的生活方式。
始建於1953年的嶗山新村,是上海市政府在解放後建造的二萬戶公房之一,在高樓大廈間儼然是“城中村”。/視覺中國
不穿反而不習慣
[17]郭奇正.上海解放後到改革開放前城市集居形式蛻變中的身體經驗[J].考古人類學刊,2011,74: 203-242
其實,人傢愛怎麼穿,我們管得著麼?穿睡衣出門作為昔日弄堂生活的遺留,是專屬於上海的城市風景,也是滬上市民文化的一隅。它挾裹的煙火氣息和市井味道,不是高樓大廈可以學來的。
《成都晚報》直接用瞭“穿著睡衣散步逛街遛狗 大庭廣眾之下這樣裝扮 不美 也不得體”的標題,而荊楚網做的線上調查則顯示七成受訪者明確表示不能接受這種行為。可見,在上海以外的其他地方,穿睡衣上街這一行為,並沒有得到認可。
但是,正如此前所說,民國時期的普通人是買不起睡衣的。睡衣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才逐漸成為潮流,被上海人穿出瞭傢門。那麼,睡衣又是如何走出弄堂,走上大街的呢?
紅木衣櫥要丟掉,大魚大肉不能做,舊有的著裝禮儀和規范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生松動。穿睡衣在弄堂裡走動,對於中等收入群體來說,也不再是“不體面”的事情。
在弄堂裡能穿的睡衣,在其他不太正式的公共空間自然也能穿。穿睡衣的弄堂居民,去沿街店鋪打油買米,再走向稍遠一點的菜市場和超市,也成為稀松平常的事情。
當佈票制取消,睡衣作為常見的商品進入市場流通後,人們從單調和拮據的佈料中解脫,紛紛將色彩艷麗的睡衣穿出傢門,睡衣上街此時才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成為上海市民的文化名片。
另外,原先一些中小私人產權的住戶,在動蕩時局中收入不穩定,隻好將獨戶居住的單元分租給外人。在房屋重新分配的過程中,多數住宅單元都擠進兩個以上的傢戶,過去在雙雙咖啡中科店中下層居民被迫經歷的分租共用,成為弄堂居民的普遍境遇。
[15]賈攸.上海弄堂面面觀[A].湯偉康,朱大路,杜黎.上海軼事[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7.
改革開放後,上海人狹窄的住房空間並沒有得到很大緩解,弄堂依舊是城市居民住宅的主力。雖然商品化住宅逐漸增多,但截止1997年底,生活在上海各式裡弄中的居民總數仍有317萬,占市區人口總量約40%,而在80年代末,這一比例曾超過60%。
原弄堂的很多居民都搬進瞭新式小區,享受到獨立衛浴和廚房,不用像以前那樣在其他人面前刷牙洗臉、洗菜做飯,不過穿睡衣出門的習慣並沒有輕易消失。
與此同時,弄堂生活的便利性也沒有消失,人們穿著睡衣,不用過馬路,就能在街區商店買到絕大多數日常用品。
[3]盧漢超著;段煉,吳敏,子羽譯.霓虹燈外 20世紀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009年10月13日,黃浦區半淞圓路街道的社區世博志願者開展文明出行宣傳活動,呼籲市民不要穿睡衣出門。/視覺中國
怡德裡弄堂口,一位身穿睡雙雙餐廳衣的大叔坐在木椅上休息。/視覺中國
[8]紹霆著雙雙咖啡加盟好嗎?.石庫門 上海特色民居與弄堂風情[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因此,雖然圍墻和大門給瞭弄堂居民私密和安全的感覺,但齊全的商業功能使得弄堂成為面向城市開放的空間,裡弄街區也作為城市裡四通八達的隱形脈絡而存在。如此一來,弄堂作為個人私密空間延伸的同時,又有城市公共空間的強烈滲入。
設想一下,如果是在北京,住宅區的周邊大多很荒涼,出門就是車水馬龍的大馬路,要是穿著睡衣走在外面,可能真的會被人當成神經病吧。
然而,20世紀90年代起,弄堂面臨著消亡的危機。在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上海利用外資進行舊區改造和新區建設,在舊城改造中大批弄堂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寫字樓和高檔住宅。
2015年7月2日,上海,石庫門弄堂光明邨被拆除。/視覺中國
其實,並不是五六十年代沒有這種現象,而是因為改革開放前,城市居民做衣服都要憑佈票,定額很少,做專門的睡衣是很奢侈的事情,很多都用舊衣服裁剪而成。
上海向來走在時尚潮流的最前沿,這裡的人們在穿著打扮上絕不松懈。可也是最體面的上海人,把不甚合身、還印著迷之花紋的成套睡衣,大大方方穿出瞭傢門。
倘若此時誰有瞭件睡衣,拿出來顯擺還來不及,怎麼會藏在傢裡穿呢?所以,普通人不穿睡衣出門,不是因為不好意思,而是根本買不起。
2006年,上海社科院曾開展過一次“上海市傢庭文明狀況調查”,調查顯示,16.5%的人表示自己或傢人經常穿睡衣外出,25%的人表示有時會,說明這一習慣仍然很常見。
而2009年上海市政府提出“睡衣睡褲不出門”的倡議後,也遭到很多人的反對。上海熱線網上名為“上海人愛穿睡衣上街,你怎麼看?”的調查顯示,不反對穿睡衣的人數之和超過半數,說明大部分上海市民都理解或認可這種現象。
20世紀30年代,日軍占領上海,租界再一次成為戰爭避難所。大批居民湧入租界,房地產商乘機將已被淘汰的舊石庫門弄堂出租,很多承租戶也將原來獨門獨戶的單元分房間出租。破敗的石庫門弄堂很快擁擠不堪,住著大量中下層居民。
但是中國其他城市的睡衣族就沒有這麼幸運瞭,他們常常被視為城市文明的一顆毒瘤。武漢、臺州、南昌和成都等地紛紛報道過大街上的睡衣族,她們現身於超市和菜市場,其實和上海街頭穿睡衣的人並無二致,可得到的幾乎都是負面評價。
2010年04月06日, 穿著花睡衣的女人,腳踩一雙還算精致的皮鞋,剛剛購物回來,穿過弄堂。/視覺中國
而在西方國傢,這一行為則更加不能接受。在美國文化裡,睡衣是不能穿出傢門的,穿睡衣就等同於赤身裸體。美國人如果在街上看到一個穿睡衣的人,可能以為他是剛從精神病院跑出來的。在2012年,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就頒佈過公眾場合禁止穿睡衣的法令。
不過,西方人對上海的睡衣族似乎格外支持。美國攝影師賈斯汀認為這是屬於上海的獨一無二的睡衣文化,他拍攝瞭大量上海街頭穿睡衣的市民,並出版瞭攝影集《Planet Shanghai》(《行星上海》)。而在世博會前夕,多傢外媒也發佈報道聲援上海街頭的睡衣族。
《Planet Shanghai》的封面是一個身穿睡衣的富態中年男人,安逸地坐在弄口。/賈斯汀·格裡哥利亞
由此,過去中下層弄堂居民的生活經驗,逐漸被各個階層分享,成為普遍現象。本來在傢裡才可以穿的睡衣被合理化為傢居服,再逐漸向洗手、上廁所之外的串門、借蔥借蒜等行為擴張,然後走出傢門,上下樓梯,最後走出社區。
可是,國內卻有好事之徒,說上海人穿睡衣是為炫耀市民身份。因為穿睡衣是走不遠的,隻能在傢附近活動,在繁華的市區穿睡衣是彰顯城裡人的高貴身份。還打趣說,如果讓鄉下人也穿上睡衣,在電視裡放給上海人看,完全可以有效阻止這種“陋習”。
不過,看到這裡的你,要是恰好住在武漢、成都或是南昌,還是別輕易模仿瞭。畢竟,對於上海人,這叫市民文化,而穿睡衣上街的你,可能就是時尚惡魔瞭。
早在世博會的前一年,上海市政府為整頓市容,就提出“睡衣睡褲不出門”的倡議。各大小區紛紛動員志願者們,在小區門口勸導穿睡衣出門的市民。但是,不少上海阿姨們並不買賬,不忘回上一句:“儂鼓力嘎多咧!(你管得太多啦!)”
“體面人”也得這麼穿
[1]上海通志編纂委員會編.上海通志 第4冊[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汪時維主編.上海紡織工業一百五十年 1861-2010年大事記[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4.
張錫昌在《弄堂懷舊》裡提到,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明月裡弄堂,每一幢房子差不多都住一戶人傢。解放後,傢住五號裡的王先生被查出有漢奸嫌疑,全傢搬走,原來的房子被分配住進瞭五六傢人。
[4]李振宇著.城市·住宅·城市 柏林與上海住宅建築發展比較 1949-2002[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5]范文兵著.上海裡弄的保護與更新[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6]羅蘇文著.近代上海都市社會與生活[M].北京:雙雙咖啡double 2中華書局.2006.
[7]張錫昌著.弄堂懷舊[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
都是弄堂惹的“禍”
[9]聶永有,錢海梅編著.閱讀上海[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那麼,上海人為什麼這麼喜歡穿睡衣上街?這一習慣又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11]馬尚龍著.上海女人[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7.
[12]曾寧著.“跑瞭丫頭”風情錄[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3.
[13]沈宏非著.思想工作 南方周末2002中國傳媒傑出表現獎傑出專欄作傢代表作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14]畸筆叟著.上海穿堂風[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5.
總的來說,狹窄的居住空間和分租共用的模式,再加上弄堂承擔的公共空間功能,使得弄堂居民把睡衣穿出傢門,走上瞭大街。
[16]張濟順.上海裡弄:基層政治動員與國傢社會一體化走向(1950-1955年)[A].復旦大學歷史系編.切問集 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2009年10月30日,上海,身穿睡衣的大叔騎著電動車現身街頭。/視覺中國
[18]李彥伯.城市歷史街區的現代性——上海裡弄住宅的發展及其鏡鑒[J].住宅科技,2013,33(12):30-36.
[19]人民日報編輯部.社論 反對建築中的浪費現象[N].人民日報.1955-03-28(1)
2013年7月2日,上海城隍廟邊的一條老弄堂,房子裡接出瞭蓮蓬頭,孩子坐在大腳盆裡沖涼洗澡。/視覺中國
但是,建國以前,這種分租共用的模式並不普遍。據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於1937年發佈的報告,全部弄堂中有40%依然是獨門獨戶,享受這樣寬松居住條件的,大多為中等收入群體,而三戶以上人傢合租的房屋隻占44%,不到一半。
[21]“穿著睡衣散步逛街遛狗 大庭廣眾之下這樣裝扮 不美 也不得體”:成都晚報[EB/OL].[ 2016-01-14].http://www.kaixian.tv/gd/2016/0114/727629.html
[22]“上街的‘睡衣族’,你覺得這樣穿文明嗎?” :臺州晚報[EB/OL].[ 2016-01-11]. http://cs.zjol.com.cn/system/2016/01/11/020984029.shtml
[23]“南昌街頭頻現‘睡衣族’市民穿睡衣超市購物”:中國新聞網[EB/OL].[2013-02-21 ]. http://news.sohu.com/20130221/n366675617.shtml
原本作為公共通道的弄堂,逐漸成為傢居空間的延伸,甚至被居民們歸為私人空間的一部分。因此,對於分租共用的中下層居民們,在臥室裡穿的衣服,在弄堂裡穿自然也沒關系。
[25]Raymond Zhou.In defense of pajamas.China Daily.2009-11-06
[26]Justin Guariglia,Krich John.Planet Shanghai[M].San Francisco, CA: Chronicle Books.2008
上海弄堂裡如今還在營業的前進旅館。/視覺中國
本文來源:網易浪潮工作室 作者:韓小川
責任編輯:唐欣樂_NXS2848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